为缅怀革命先烈,感悟革命精神,近日,外国语学院“梦燃星火”党史学习实践团在烟台、济宁、青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追忆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
第一站:烟台莱州市郑耀南纪念馆
“峥嵘岁月渤海湾,忠魂千秋留延安”。这一站,实践团扎根烟台这片红色热土,深入郑耀南纪念馆。馆内陈列台上一件件革命历史文物摆放规整,仿佛在向大家倾诉着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实践队员认真观看每一幅图片、聆听每一则革命故事,深刻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所熔铸的革命精神的实质内涵。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实践队员回顾第一任中共掖县县委书记郑耀南“多经颠沛艰险,辗转往复,但坚持革命始终如一,尤以忠心对党,联系群众,气魄宏伟”的楷模事迹。郑耀南一生坚守使命、苦干实干的精神在每一位实践队员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人像和物件,实践队员仿佛隔着时空与先辈对话,与郑耀南一起走过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实践队员邱宇涵感悟道:“他舍小家顾大家,不畏艰险,勇于担当,十几年如一日的站在革命最前线,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值得当代青年去学习,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进。”
第二站:济宁邹城市烈士陵园
济宁邹城市烈士陵园,主要由烈士展厅、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纪念碑西侧山岗的烈士墓区组成。这一站,实践团成员怀着崇高的敬意,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济宁邹城市烈士陵园,见证那段红色的历史。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放眼望去,革命烈士纪念碑立在陵园最高点,碑身正面镌刻着宋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的碑文记载着邹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史。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保卫中国,他们以鲜血浇灌思想,用生命捍卫信仰,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实践队员瞻仰并追悼了在中国革命及建设过程中英勇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并向他们致以最高的敬意与无限的哀思。实践队员赵志涛说:“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我们重温了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大家在赞叹革命烈士不怕牺牲、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时,也深刻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之艰辛、中华民族发展之不易。当代青年将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的斗志投入于学习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
第三站: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
这一站,实践团走进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身临其境感受往事,重拾历史,赓续红色血脉。进入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昏暗的灯光、暗沉的墙壁,历史的气息席卷而来。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专注地看着展馆内的陈列品,认真地倾听讲解员的讲解。随着时间的流逝,实践队员似乎也一同穿越回烽火岁月,心绪随着局势的进展起起伏伏,时而与抗德阻路的武装斗争群众一起呐喊,时而为日德战争中被战火波及的无辜百姓感到无比心痛,时而因巴黎和会的屈辱经历而愤懑不平,时而被参加五四运动的工人和学子点燃热情。时光长河中的小船终于摇出了阴暗的峡谷,青岛重回祖国的怀抱,成为第一块收回的租借地。红日初升,其道大光,队员们的心情也无比激动。

岁月磨不去历史的痕迹,时代召唤着英雄的荣光。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实践成员将砥砺前行,传承先烈的红色革命精神,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续写中华民族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