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外国语学院紧扣“以行践知,以语赋能”主题,遴选48支实践队伍,2支校级重点团队,组织师生奔赴省内外多地,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师生达320余人。从助力乡村振兴到深耕社区服务,从传承文化薪火到投身专项调研,学院师生以专业为笔、以实践为墨,为社会发展注入外语学子的蓬勃力量。
深耕专业,以语言优势赋能实践。学院深耕留守儿童关爱事业,自2019年起持续打造“雏鹰起飞”支教品牌,培育了一支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外语特色志愿服务团队,与肥城团市委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青青学堂”留守儿童关爱项目,八年来累计组织200余名志愿者开展支教服务,惠及当地儿童数千人次,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今年暑期,学院打造“语言+服务”实践模式,实践团队分赴济南、肥城多地开展支教活动,为乡村儿童开设趣味英语课堂,结合经典故事、儿歌等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融入跨文化知识,拓宽孩子视野。“微光”实践团队走进社区文化中心,开展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与翻译分享活动,用通俗语言讲解翻译技巧,为当地小学生带来了兼具思想性、知识性与实践性的暑期课程,探索出高校学子服务乡村教育的新路径。


深察需求,多维度搭建实践平台。立足新时代社会实践要求,学院积极拓展实践领域,构建起多维度实践平台。在民生服务方面,师生深入社区、乡村,聚焦群众所需,开展外语知识普及、老年人智能设备线上帮扶、文化艺术帮扶等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在政务实践维度,30余名学生通过“青鸟计划”“青春引擎”等项目,进入县乡基层单位,参与政策宣传、资料整理等基础事务性工作,以严谨细致的态度筑牢基层服务根基,展现青年担当。




聚焦基层,以实践服务社会。16支团队深入社区与乡村,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乡村儿童外语启蒙教育、社区文化普及、乡村振兴服务等。“薪火相传”青年实践团队重走齐鲁红色路,感悟抗战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冲鸭”实践团前往济南战役纪念馆,在参观学习中接受精神洗礼,坚定传承先烈担当、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信念;“溯源星火”耀青春实践团开展红色文化传承主题实践,探寻红色基因时代密码。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外国语学院师生深入基层,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实践成果获大众网、新经济报等多家省级媒体报道。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引导更多学子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