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外国语学院组织部分教师党员、学生党员领航员奔赴滨州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岔尖派出所——“渤海第一哨”党员教育基地,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活动伊始,在岔尖边防派出所民警的引领下,师生党员沿“历史足迹”路线参观:前排服务大厅的便民登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近十年的群众求助信息,字里行间彰显着“为民服务”的初心,这与作风建设中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高度契合;实物展厅里,边防官兵穿过的补丁摞补丁的棉布大衣、磨得发亮的巡逻胶鞋静静陈列,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物品,生动诠释了艰苦朴素的作风,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厉行勤俭节约要求的生动践行;值班宿舍的铁架床上,叠成“豆腐块”的被子仍保持着军营作风,展现出的严谨自律,正是纪律意识的具体体现。

走进改造后的主体展区,泛黄的老照片与文字记载还原了真实场景:这里曾是“风吹盐粒打人脸,潮涨烂泥没脚踝”的荒滩,全年无霜期不足180天,官兵们一度要靠外运淡水维持生活。即便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一代代边防官兵始终牢记使命,顶风冒雨坚守岗位,圆满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他们在盐碱滩上扎根数十年,台风天里加固渔港堤坝,寒潮中值守防控一线,用坚韧应对每一次考验。孙洪升、黑爱兵、宋万民等英模人物,在日常执勤中锤炼过硬本领,将青春奉献给戍边事业;赵德恒等民警深耕基层,以手绘“亲情树”梳理村民关系,从调解邻里纠纷到护航渔船安全,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这些真实鲜活的事迹,让师生党员深受触动,也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优良作风是在艰苦磨砺中铸就的,严明纪律是履职尽责的保障。
参观途中,师生党员在“渤海第一哨”的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中,大家结合所见所闻深入思考“初心四问”,进一步坚定了立足本职、担当作为的信念,更直观地体会到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意义。

此次参观让师生党员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岔尖精神”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深刻感悟。大家深切感受到这“四特”背后是官兵们在艰苦中的坚守与担当,纷纷表示将以英模为榜样,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以饱满热情投身教育教学与学习实践,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