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指示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吉林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进一步增进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追随,在社会实践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4年暑期,外国语学院组织鲲鹏社会实践团参加“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2024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深刻感受“红色吉林、产业吉林、粮仓吉林、大美吉林、边疆吉林”的魅力。
红色吉林篇——探索红色文旅,重温红色印记
实践团来到吉林省长春市参观东北沦陷史陈列馆,陈列馆由“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侵华日军第一○○部队细菌战罪证陈列”“缅怀东北抗战英烈和英雄群体”三个专题展览区组成。展区内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资料,生动呈现了长达十四年的东北抗战历史,展示了东北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一件件实物展品、一张张历史照片让大家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站在这些历史见证面前,实践团成员深感责任重大,纷纷表示“我们要时刻铭记这段惨痛的历史,不忘国耻,砥砺前行。我们要以史为鉴,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随后,实践团抵达长春市长影旧址博物馆。长影旧址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全面展现了长影几十年的历史文化成就。走进长影旧址博物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中国电影的光辉历程和长影的辉煌历史。实践团成员通过朗诵红色故事,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产业吉林篇——传承“靖宇精神”,聚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抵达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实践团成员拜谒将军铜像与纪念碑,参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学习杨靖宇将军的伟大事迹。团队成员被东北抗联精神、杨靖宇精神深深震撼和打动。随后,实践团先后抵达靖宇县农夫山泉吉林长白山有限公司,实地调研企业建设情况,了解企业的使命、愿景与目标;抵达靖宇县“拾光花海”青年主题公园,在参观公园美景的同时感悟青年元素;抵达三道湖镇东沟村“乡村印记”博物馆,该村为日伪时期实行集家并屯的“集团部落”,是日本侵华战争中暴行历史印记之一。成员们参观博物馆、重走抗联路、欣赏靖宇农民画,切身体会、学习到了保家卫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开拓创新、力争上游的东沟精神。最后,实践团来到吉林省乡村振兴创业孵化培训基地,现场由靖宇县组织部人才办成员介绍基地情况,实践团成员就乡村振兴中的山区特色产业、组织建设与资源投入等问题展开交流。同时,实践团成员通过观看宣传展板与聆听讲解,了解该县的党政干部、致富能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各个主体参与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事业中的机制。


边疆吉林篇——学习抗联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实践团抵达吉林汪清爱国主义教育中心“烽火”主题展,讲解员依托丰富的党史资源生动地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延边各族儿女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面对严峻的战争考验和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的长达14年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抗日史诗。通过讲解,实践团成员纷纷被东北抗联战士坚韧不拔的顽强奋斗精神所深深折服。随后,实践团抵达红日村党性教育基地,聆听革命故事,回忆峥嵘岁月。实践团成员深切地感受到,东北抗联精神早已成为一种传承不息的信仰,这种信仰也将激励着青年一代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辉遗志。




参加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们感触颇深。实践团成员、2022级西班牙语专业朱杉杉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更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不仅仅代表学校的学生,更是作为东北的孩子来见证家乡的变化。我深知,这是我人生当中最宝贵的机会和经历,真真正正做到了“从家乡去再回到家乡来”。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同学们加入到此次活动中,我感慨万千。这次经历激发了我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的决心。我会努力将所学回馈社会,报答这片养育我的黑土地,同时我也会呼吁更多大学生加入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外国语学院连续2年组织师生赴吉林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下一步,外国语学院将以此次社会实践为契机,不断凝练社会实践成果,聚焦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出真知、长真才,培育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