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青春最庄严的底色,实践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炼。为感悟家乡红色文化,外国语学院“红色党史”实践团成员,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山东济南、山东烟台、湖北十堰,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
实践团队第一站,烟台市莱阳红土崖革命烈士陵园。红土崖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莱阳五龙河河畔,这里长眠着在莱阳战役、万第战役等战役中牺牲的2526名革命烈士。烈士陵园环境清幽,在历史的衬托下更显沉重。在烈士纪念堂,实践队员认真学习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参观革命英雄们使用过的武器模型、手书和奖章。实践队员王晖感慨道:“透过这些,我仿佛已经看见了历史上那场激烈的战斗,看到了革命英雄为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珍惜先烈们用热血为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

实践团队第二站,济南英雄山。实践队员走进英雄山济南战役纪念馆,这里记录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经过八昼夜激战一举解放济南的战斗经过。馆内陈列着众多革命战士使用过的枪械武器、战士日记,以及群众为战士运送补给的照片。馆内的一处仿真立体战况实景,仿佛将实践队员带回了曾经的烽火岁月,带回了那血与火的战场,看到了革命战士不畏牺牲的坚定和勇敢,让实践队员对“爱党爱军、依靠人民、英勇顽强、敢于胜利”的济南战役精神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实践队员走进济南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革命烈士1700余名,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等烈士安葬于此。缅怀先烈,追忆前人,实践队员杜晓月表示:“历史是不可磨灭的,通过此次参观,我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历史我们要永远铭记。”

实践团队第三站,十堰市郧阳革命烈士陵园。进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六角形主亭,竖有镌刻褒扬烈士之文和烈士英名的大理石石碑。南北辅亭各一,对称竖立刻有烈士英名的石碑,主亭正前方有仿古精雕牌坊,牌坊书“郧阳烈士陵园”6个大字,主亭前的映壁上仿书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纪念碑为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正面书写“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书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东亭一楼为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镌刻着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1606位烈士英名,还存放着中共郧阳地委、郧阳行署、郧阳军分区、郧阳地直机关、中共郧县县委、郧县人民政府和各界群众团体敬献的匾额23块。实践队员甄羅月看着碑文,被革命烈士的故事深深感动:“我知道他们的伟大,却仍低估了他们的伟大。现在的我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通过此次红色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实践成员进一步加深了对家乡革命历史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担当,决心矢志不渝、踔厉奋发,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