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108期学术前沿论坛暨外国语言文化论坛(第十二期)在我校图书馆东报告厅举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院长毛浩然教授应邀做了题为《CSSCI论文写作登堂入室的事半功倍之道》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管秀兰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及校内其他学院慕名而来的教师们参加讲座。
毛浩然教授先从跨学科研究视角介绍了如何快速入门一个新的学科,提出了入门新学科的评估标准——了解学科历史脉络和近二十年的重点难点、确保与该学科的专业人士交流时不说外行话、了解该学科近三年的三个国际前沿热点问题,指出跨学科是科研突破的重要通道。接着,毛浩然教授讲授了如何分类推进系列选题挖掘,说明了如何利用“接着做、跟着做、仿着做、反着做、领着做”的五种方式进行选题挖掘,以及如何通过简答六问的方式高效论证选题。随后,毛教授从书面语如何升级为学术话语和如何训练系统创新思维的角度出发,解释了为何“生活处处是科研”,介绍了如何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有趣话题上升到学术研究的高度,探讨了如何高效训练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内的系统创新思维。最后,在讲座即将结束之际,毛教授从如何进行时间精力和情绪管理的角度,为老师们介绍了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技巧和要诀。毛教授诙谐幽默的讲座方式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其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更让在场师生为之叹服。
在互动环节,老师们纷纷提出问题,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表示,毛教授的讲座“干货满满”,既是一堂精彩纷呈的“学术素养提升课”,也是一堂细致入微的“教学能力示范课”,为我校教师如何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高效的指导。管秀兰邀请毛教授今后在项目申报、论文撰写,尤其是中华学术外译申报方面为教师们提供进一步的专题指导。
本次讲座之前,毛教授还在学术西报告厅为我校学生做了“大学生七种核心竞争力的脱胎换骨之道”专题讲座。毛浩然以大量详实的素材、生动的语言和独到的见解,细致分析了大学生的七种核心竞争力: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和研究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分析决策和行动能力。报告最后,毛浩然就现场师生的提问做了热情而又专业的解答,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在工作学习中提高内在素质,开阔思维视野,锤炼过硬本领,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的人生。整场讲座内容丰富且生动有趣,引得师生掌声阵阵。
毛浩然教授,1972年生,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Translating China执行主编,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20多家SSCI、A&HCI、CSSCI期刊审稿人和编委,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大中小学英语教学大赛点评专家,《语言文字应用》英文审校。在Cognitive Linguistics, Journal of Language & Politics, Discourse Studies, Discourse & Communication,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和译著10部,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福建省社科等10项课题。获评“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福建省教学成果奖”“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话语修辞、实验心理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