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国语学院在培训部教室召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讨会。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研讨会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管秀兰主持。
会上,管秀兰对学院2017-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立项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指出项目申报存在指导教师过于集中、立项数量少、立项级别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一是申报政策解读;二是申报经验交流;三是正式启动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材料准备工作。

英语教研室副主任王玉兰站在专业教师的角度,从动员、申报、研究、验收四个阶段,分别就指导教师的作用、任务和工作内容向与会师生传授经验。她建议将项目分为三项阶段。寒假作为申请动员阶段,教师应转变站位,主动联系选拔学生参与申报,带领在寒假实施调研,撰写申报书初稿;开学进入申报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修改初稿,反复斟酌申报书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特色概述;研究和验收阶段,教师应在各个时间节点检查、指导、督促学生按照预定计划完成研究内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避免立项简单结项难等问题出现。
辅导员袁中华从非专业教师的角度畅谈项目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她建议非专业教师可以依托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积极投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指导工作。同时,项目选题、组建团队、项目设计均需要专业教师与学工团队的沟通和协作,方可指导出精品项目。

2016级英语专业苗昕宇作为国家级课题的优秀团队负责人,她主要通过回顾项目研究过程,分享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措施,鼓励在座师弟师妹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请和研究当中,丰富大学生涯。
本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讨会是外国语学院注重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研讨会,学院师生对大创项目的申报政策有了深度了解,提高了参与项目的热情和信心,也为学院提升大创项目品质、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打下基础。(通讯员:刘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