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别走进夏津县东李镇优秀党员李养兴和宁阳县退休党员靳冬梅的家中,促膝畅聊新中国变迁,接受老一辈党员干部的爱国教育。
李养兴老人1976年入党以来,对党的事业始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与支持,回想起当初入党的重重阻碍,他一直笑着说“我加入党组织是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晚一点没有关系。”他曾参与编写《马颊河的女儿》,并且正在撰写长篇小说《古镇风云》,结合自己的家族变迁再现土地改革历史,现已完成30多万字。虽年逾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他对青年学生说“自从学会用电脑,写稿、改稿方便了很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队员纷纷表示要学习李老的爱国爱党之心,将炽热的情怀更好地传承下去。
另一支队伍寻访了宁阳县退休党员靳冬梅。她1963年入团,1967年入党,在乡村教师的岗位上待了整整35年。她对青年学生讲“1967年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国家粮食产量低,老百姓主食就是地瓜和野菜,一年到头看不到肉腥。到1980年左右责任到户、分田到户,粮食产量才慢慢有了提高,生活开始改善。现在可好了,肉放在面前都不想吃喽。”学生商笛说“通过听靳奶奶讲过去的故事,方知现在生活的美好。我们应当珍惜当下,做好学生本职,用知识改变命运。”
此次暑期寻访,学生纷纷表示收获良多。爱国爱党教育传输过程不仅在于课堂,更在于实践。外国语学院将继续开展寻访党员、团干、朋辈计划,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