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现学院社会实践风采,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落实团结和奉献精神,近日,外国语学院于敏行楼510举办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辅导员老师刘敏、袁中华、王影影出席本次会议。
今年暑假外国语学院共有15支队伍参加社会实践,其中包含5支校级队伍和10支院级队伍,共有104人次参与此次社会实践,并针对山东、四川、湖北、甘肃部分城市展开一系列调研与服务,内容涉及面广泛,包含志愿服务、经济发展调研、生态保护与发展、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索等方面。此次社会实践设立了三个临时团支部,分别是Nebulas青藤支教团,“蓓蕾”外语支教团和“弘文”队,临时团支部起到了很好的组织作用。最终所呈现的实践结果形式多样,不仅有结项书、实践报告、文档、论文等纸质形式,还有绘画、影像等多种形式。
会议上,实践团队分享了各自的实践内容,并指出收获与反思,支教团关注留守儿童发展,与其他高校合作,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支教形式;支农团以精准扶贫为依托,以科技的力量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宣讲团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鼓舞青年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文化服务团队沿袭传统文化精髓,注重传统工艺发展;国情社情调研团队目光聚焦于改革开放后家乡的经济发展,深刻感知家乡变化。
各团队汇报完毕后,辅导员王影影对此次社会实践作出指导。她对社会实践团队数量上实现的巨大突破,以及在实践过程中与北京大学药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和山东女子学院等高校团队合作学习,进行的反思和进步做出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大学生的实践汇报应立足于大学生本身,从实际出发,抒发真情实感,各实践团队应该深刻反思在实践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好团队的实践分析。同时希望各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汇报的实践内容精化,并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寻求团队指导和老师的帮助,深化各自实践的宣传工作,利用媒体和新闻报道扩大团队知名度。
作为21世纪的合格人才,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外国语学院在确保社会实践活动多样性、实效性,保证安全保障工作落实到位的同时,由老师精心指导,团队指导把关,充分保证了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同时和友校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通过多种途径,宣扬学校、学院风采,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帮助其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了大学生实践能力。